6月28日至30日,在中國木雕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下,學院外語系30余名師生赴東陽開展“與東陽木雕、竹編大師面對面”訪談活動。此次訪談活動得到了亞太大師陸光正,國大師徐土龍,國大師吳初偉、省大師陳國華,省大師陳一中,省大師姚忠虎,省大師周桂新,省大師何紅兵,省大師陸含陽,省大師王向東以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解勝先生的支持和肯定。


在訪談中,外語系師生在傾聽中領略了中國傳統工藝的魅力,領悟到大師們的匠心,他們在幾十年的創作中,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精雕細琢,砥砺前行。采訪曆時三天,這三天的時間,大師們的工匠精神深深感動和影響著我們。這對于地方高校的語言類專業來說,是激勵、是機遇。依托地方文化,發揮專業優勢,在傳播和傳承本土文化的道路上,作爲地方高校的師生,此舉任重道遠,且也踏歌而行。


注:東陽木雕中國民間雕刻藝術之一,因産于浙江東陽而得名,"東陽木雕"與"青田石雕""黃楊木雕"並稱"浙江三雕"。被譽爲中國木雕之鄉的浙江東陽,有千余年的木雕曆史,北京故宮及蘇、杭、皖等地,都有精美的東陽木雕留世。東陽木雕,是以平面浮雕爲主的雕刻藝術。其多層次浮雕、散點透視構圖、保留平面的裝飾,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。又因色澤清淡,保留原木天然紋理色澤,格調高雅,又稱"白木雕"(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澤,不同于彩繪),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曆史,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民間工藝之一,被譽爲“國之瑰寶”。2006年5月20日,東陽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。
東陽竹編是産自浙江東陽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之一,它與東陽木雕並稱爲浙江東陽地方傳統工藝美術的兩朵奇葩。它在殷商時代開始問世,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。在宋代以編織聲元宵節的龍燈、花燈、走馬燈而著名,到了明清時期,東陽竹編已有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。據清朝康熙記載:“笙竹質軟可作細篾器,舊以充貢。”可見東陽竹編在清朝以前就被選爲貢品而聞名于世。到了清末民初,東陽竹編進入全盛時期。
(收稿日期:2019年7月3日)